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如何啟發(fā)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辯證思維思考人工智能技術,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是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fā)展的關鍵內容。
近日,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學校師生,在“夢幻靈境”AI展演中心舉辦了一場沉浸在“AI靈境”中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該活動作為“獅山馬言·獅山經典”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黨建+思政”“研究生+本科生”的模式,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支部的專業(yè)優(yōu)勢,探索思政課與黨建相結合的新模式。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第二黨支部的28名師生和來自信息學院、外國語學院等的13名本科生共同參與了這次活動。
活動合影 張博源 攝
體驗活動中,師生們共同觀看了AI技術加持下的全息投影展演,展演中再現了錢學森先生將“Virtual Reality”譯為“靈境”一詞的經典時刻,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在場師生與錢學森數字人的跨時空對話。觀影結束后,來自信息學院的本科生劉孟絢感受頗深:“沒曾想‘靈境’一詞竟有如此精妙的翻譯,這種創(chuàng)新的展現方式讓我看到了中國科學家們在探索中國科技自立自強道路上的艱辛與成就。”隨后,師生們以小組形式深入體驗了一系列AI技術。從利用VR技術模擬的“深地一號”地下探險之旅,到與歷史人物蘇東坡的虛擬對話,再到“白澤的奇幻旅程”演出中的多模態(tài)大模型展示,每一項體驗都讓參與者們驚嘆不已。這些高科技互動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娛樂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引發(fā)了師生們思考AI技術應用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
師生與機器狗對話 凌楚霜 攝
學生體驗VR 陳星好 攝
沉浸式體驗AI技術后,師生們開啟了經典閱讀會活動。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思雯老師認為,對于人工智能技術,我們不僅要深入感知技術的發(fā)展,更要反思技術為社會帶來的挑戰(zhàn)。通過在AI展館中閱讀原著,思考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更能讓學生與經典文本的觀點產生共鳴,主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觀點、方法和立場分析技術的現實問題。
閱讀會現場 陳星好 攝
“馬克思曾有過經典的表達‘我們的一切發(fā)明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這句話可以成為當下我們思考人工智能技術的一把鑰匙。”閱讀會中,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晶從經典論述出發(fā),向同學們介紹了文本《在<人民報>創(chuàng)刊紀念會上的演說》的背景。緊接著,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史玉豪、蔡雨薇進行文本領讀和現實問題的導向分析,隨后與會者就經典文本和技術現實的關系展開了熱烈討論。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李文杰提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為人類社會帶來了風險和挑戰(zhàn)。他認為,作為學生,我們要善用AI,社會也應該不斷完善AI應用的法律法規(guī),共同創(chuàng)造人機和諧的數字化未來。外國語學院本科生何冠麗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還存在許多不足,技術的發(fā)展應更貼合人的需求,讓科技發(fā)展更好地惠及人類生活。在研討環(huán)節(jié),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劉奕文進一步談道:“本次讀書會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既能讓學生感受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又能回歸文本,在學習和討論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文本的理解,達到了知行合一的閱讀境界。”
研究生領讀 凌楚霜 攝
學生研討 凌楚霜 攝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必須樹立“大思政”理念,在以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為基礎的思政課堂上,不斷拓展實踐導向的社會課堂,構建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協(xié)同育人的新格局。本次沉浸式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不僅讓師生對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有了更深的認識,還讓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人工智能+思政”,讓我們對科技與人文的融合發(fā)展充滿了期待。(作者: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杜媛媛 凌楚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