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善于換位思考,走進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做好群眾工作是一項基本功。新征程上,筑牢改革的群眾基礎,做好群眾工作至關重要。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一個基本方法就是善于換位思考。
每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經(jīng)歷各不相同,思維也就不可避免存在差異。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他人立場和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才能更好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思維上的局限性。當前,群眾工作任務重、頭緒多,不少黨員干部都存在這樣的困惑:如何努力讓手中“干的事”成為群眾“盼的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事實上,很多時候只要善于換位思考,換條板凳坐坐,多從群眾視角看問題、想問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就能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善于換位思考并不是深奧晦澀的大道理,但真正落實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實踐中,有的黨員干部不愿換位思考、不善換位思考,做起群眾工作來缺少真情。有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不能俯下身,總是以管理者的姿態(tài)面對群眾,缺乏同群眾換位思考的意識和意愿,總和群眾隔著一層。有的黨員干部雖然懂得同群眾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但經(jīng)驗不足、辦法不多,同群眾搭不上話、坐不到一條板凳上,導致實際做的和群眾要的存在偏差和溫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就要在換位思考上下功夫,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而不能搞包辦代替,簡單用改革決策者的所思所想代替群眾的所憂所盼。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jīng)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
做到善于換位思考,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一些黨員干部不愿換位思考、不善換位思考,歸根結底還是群眾觀點沒有樹牢,總以為自己學歷高、職位高、見識廣,自己的看法要比群眾高明,自己的想法就能代表群眾的意愿。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推動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黨員干部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真心拜人民為師,誠心向人民學習,虛心向人民求教,把群眾智慧轉(zhuǎn)化為做好工作的具體舉措,把群眾的好點子轉(zhuǎn)化為改革發(fā)展的“金果子”。
做到善于換位思考,要強化宗旨意識。黨員干部做工作,說到底是為了更好服務群眾、更好為民造福。要不斷強化宗旨意識,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真正把群眾的“心上事”變成自己的“上心事”,以真心實意、將心比心取得群眾信任。要通過換位思考,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避免閉門造車、坐而論道,將工作發(fā)力點和群眾關切點精準對接。要在“換位”中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根據(jù)群眾需求及時調(diào)整工作方法,多想一想工作哪里不到位,哪些方面同群眾所期所盼還存在差距,及時把“問題清單”轉(zhuǎn)化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努力解決好就業(yè)、增收、入學、就醫(yī)、住房、辦事、托幼養(yǎng)老以及生命財產(chǎn)安全等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2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