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青年理論宣講成為黨的理論宣傳中一項重要的事業(yè),在思想文化領域贏得青年至關重要。讓有信仰的青年講信仰,偉大思想的真理力量才能擁有更為持久的傳播力、號召力、影響力,從而實現青年學習理論、青年影響青年的正向循環(huán)。
聚焦青年理論宣講,不少地方先行探索,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答卷。比如,組建青年“Talker”訓練營,通過專家授課、蹲點調研、學習研討、磨稿沙龍、辯論PK、情景比賽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宣講新軍,成為黨的理論“播種機”。又如,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度挖掘改革故事、奮斗故事,在大賽舞臺、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一線開展宣講,涌現了一批精品力作。青年們在一場場宣講中實現了和理論的“雙向奔赴”,用“青言青語”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越城鄉(xiāng)、跨越山川。青年人如何在理論宣講的事業(yè)上繼續(xù)向新出發(fā)、向上攀高值得我們關注。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理論宣講是讓教育者享受教育的一場流動的盛宴。青年宣講員首先要學深悟透理論,對于故事背后反映的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地方實踐創(chuàng)新、政策變化過程都要了然于心,將理論“掰開揉碎”,才能將徹底的理論講徹底。宣講稿是寫出來的,更是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工作和生活的內容才是宣講的“源頭活水”,一方面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沉淀經驗、勤于思考、提煉總結;另一方面還要推開辦公室的門,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在學習先進經驗、采訪相關人物、詢問群眾意見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地一域的實踐探索、挖掘出藏于背后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了解群眾渴望聽到的內容。前期的厚重積累是為宣講打基礎、蓄能量必不可少的過程。
筆墨隨時代,宣講發(fā)“新”聲。緊扣社會熱點和創(chuàng)新成果,從聽眾關心的熱點中講出新思想,從需要解決的問題中講出政策大方向。拓展平臺載體,依托青年群體較為活躍的短視頻平臺、社交app、音樂聽書平臺等云上載體,推出動漫、歌曲、微電影等理論產品,提升理論宣講觸網的新穎性與傳播度。豐富宣講形式,將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元素帶入宣講,是青年宣講員解鎖理論宣講新形式的“流量密碼”。更新話語體系,從青年人看待世界、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轉換講述方式,用更加平和、更接地氣、更為鮮活的話語代替“公文式”“說教式”“報告式”的術語堆疊,讓宣講既有權威的聲音,也有理性的思考、生動的展示,從而提高理論宣講的“抵心率”“觸達率”。
守理論之正,弘揚主旋律。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是形式煥新與核心復歸的結合,是守正創(chuàng)新交融升發(fā)的產物。透過豐富的形式、多元的載體,我們需要復歸到理論本身。只有故事性而沒有理論基底支撐的宣講難以在厚度和深度上更進一步。通過故事講清理論政策,以小切口反映大道理,將個案抽象和升華是提升理論濃度的關鍵。理論宣講承擔著弘揚主旋律和提升政治認同的功能,通過分眾化講述,如向大學生講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向農民講增收、向家長講教育、向企業(yè)講新質生產力等,進一步筑牢主流價值觀陣地。要保持真誠和初心,在娓娓道來的分享、平易近人的交談、循循善誘的解答中實現宣講員與聽眾的情感共鳴、心靈共振。(作者:苗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