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分析黨管人才領域研究文獻可以發(fā)現,近二十多年來,黨管人才的核心議題包括中國共產黨的人才思想、黨政干部的能力素質與管理制度、人才工作、新時代、黨外干部以及黨性等方面的內容。黨管人才的研究進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003年以前主要集中于如何團結和匯聚黨外干部、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干部制度的建設與發(fā)展等方面;2003~2013年主要集中在黨管人才內涵與意義的討論;2013~2022年轉向新時代背景下黨管人才這一原則在人才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發(fā)揮。黨管人才原則經受住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檢驗,形成了誠心選才、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雅量容才、聚智匯才六大實踐向度。我國黨管人才研究仍有較大拓展空間,未來應加強黨對人才工作全面領導的系統(tǒng)研究,注重對黨管人才主要對象的研究,探索人才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研究以及注重對人才社會環(huán)境營造的研究。
【關鍵詞】黨管人才 核心議題 研究進路 實踐向度
【中圖分類號】 D26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8.006
【作者簡介】徐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導,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開發(fā)管理與人才發(fā)展、社會治理、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主要著作有《集團化管控與企業(yè)文化建設》《青年就業(yè)問題應對之道:基于公共衛(wèi)生危機視角》《戰(zhàn)略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踐》等。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發(fā)揮著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作用。在人才工作領域,黨始終堅持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隨著外部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以及黨對人才內涵和科學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機制與管理原則從“黨管干部”逐步發(fā)展為“黨管人才”。黨管人才既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領導機制,也是人才管理、人才治理的重要原則,更是新時代對于人才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才思想最典型的優(yōu)勢特征。堅持黨管人才,既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又是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完善、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的提升,也是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背景下掌握競爭主動權的重要保障,還是我國國家人才戰(zhàn)略規(guī)劃、人才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研究方法與文獻統(tǒng)計分析
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基于尋徑網絡算法和共被引分析等理論,利用該軟件繪制可視化圖譜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分布情況及演進規(guī)律分析,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探究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尋找研究領域開創(chuàng)性和標志性文獻、主流主題和演變趨勢的作用與優(yōu)勢,對黨管人才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梳理、分析。[1]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以檢索式“篇名=黨管人才or黨管干部or‘黨and人才’or‘黨and干部’or科學人才觀or人才工作or人才思想;入庫時間=1998~2022年;文獻類型=論文”共檢索到1011篇文獻,從中剔除評論類、綜述類、報告類、傳記資料類文獻及與黨管人才、黨管干部無關的文獻、重復文獻89篇。最終,共提取出922篇文獻。
文獻產出時間分析。縱觀CSSCI數據庫中歷年所收錄的有關黨管人才的研究文獻(見圖1),1998~1999年,發(fā)文量平均每年39篇;2000~2003年發(fā)文量降低,平均每年22篇;2004年發(fā)文量迅速增長到56篇;2005~2007年發(fā)文量均值為50篇;2008年大幅下降,僅有24篇;2009~2018年發(fā)文量呈現先增長和交替下降的趨勢;2019年發(fā)文量達到歷史最高,為68篇;此后開始波動下降。
文獻作者分析。CiteSpace整理分析的922篇文獻共涉及參與作者374位,其中發(fā)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孫銳(34篇),其次是蕭鳴政(30篇)和吳江(16篇)。限于篇幅,本文整理了發(fā)文數量前17名的作者(見圖2)。
文獻來源期刊分析。對文獻數據進行整理發(fā)現,檢索并篩選出的922篇文獻共發(fā)表在56種不同的CSSCI核心期刊上。根據文獻計量學的布拉德福定律[2]:在我國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發(fā)文量在28篇及以上的8種期刊共發(fā)表文獻434篇,約占總文獻數量的47.12%;發(fā)文量在15~27篇的16種期刊共發(fā)表文獻331篇,約占總文獻數量的35.94%;發(fā)文量在1~14篇的32種期刊共發(fā)表文獻156篇,約占總文獻數量的16.94%。由此可知,發(fā)表文獻數量在28篇及以上的期刊為黨管人才研究的核心區(qū)期刊,發(fā)表文獻數量在15~27篇的期刊為黨管人才研究的相關區(qū)期刊,發(fā)表文獻數量在1~14篇的期刊為黨管人才研究的非相關區(qū)期刊。核心區(qū)期刊、相關區(qū)期刊、非相關區(qū)期刊的數量為1∶2∶4的關系。限于篇幅,本文僅呈現核心區(qū)期刊和相關區(qū)部分期刊發(fā)表文獻數量的排名(見表1)。
黨管人才的核心議題與研究進路
黨管人才的關鍵詞聚類圖譜。本文以最終檢索并篩選出的922篇文獻為數據來源,運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對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高度概括,呈現相關研究的全貌。節(jié)點類型設置為Keyword,時間段為1998~2022年,時間切片為1,閾值選擇為g-index k=20,通過LLR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共生成9個核心聚類:#0人才思想、#1黨政干部、#2干部素質、#3新時代、#4人才工作、#5黨外干部、#6執(zhí)政能力、#7習近平、#8黨性,這些聚類大致勾畫出中國黨管人才研究學術版圖的輪廓。同時,筆者整理了各個核心聚類的節(jié)點信息明細表(見表2),這些聚類體現了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
基于關鍵詞聚類圖譜的節(jié)點信息明細表的學術版圖。關鍵詞聚類圖譜和聚類節(jié)點信息明細表呈現了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但要更加準確地把握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學術版圖,需要通過人工進一步梳理、整合??傮w來看,黨管人才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板塊呈現相互交叉融合的態(tài)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共產黨的人才思想。聚類#0的名稱為“人才思想”,包含“人才觀”“人才標準”“人才使用”“人才戰(zhàn)略”“人才引進”“人才政策”“分類管理”節(jié)點,該聚類對中國共產黨各個時期主要領導人的人才觀念和思想進行了梳理,這是黨管人才的理論基礎。張立馳對李大釗同志、陳獨秀同志在中國革命中的人才主體、人才培養(yǎng)途徑、人才的本質特征三方面的觀點進行了比較。[3]游藝等人對毛澤東同志關于人才的選拔、使用、培養(yǎng)等方面的觀點進行了梳理,認為“以人為本”是毛澤東同志識人、用人、培養(yǎng)人的核心。[4]伏紹宏等人對朱德同志關于人才價值、人才培養(yǎng)和人才使用方面的觀點進行歸納。[5]吳自華等人對周恩來同志關于人才價值、人才標準、人才選用、人才培養(yǎng)、人才激勵等方面的觀點進行了歸納。[6]在人才選拔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按照“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瞬?;在人才使用上強調要揚長避短;在人才管理上強調要科學規(guī)范,加強人才制度建設。[7]唐斌等人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才價值上,強調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在人才培養(yǎng)上,強調以德為先、教育為本、突出實踐;在選人用人上,強調堅持德才兼?zhèn)涞臉藴?。[8]
這一聚類對中國共產黨人各個時期的人才思想進行研究,總結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選人、育人、用人、愛人的人才觀念和實踐措施,突出了涵養(yǎng)黨管人才原則的中國共產黨人才思想。
二是黨政干部的能力素質與管理制度。聚類#1的名稱是“黨政干部”,主要節(jié)點包括“信息素養(yǎng)”“干部考核”“制度構建”“監(jiān)督機制”“制度轉換”;聚類#2的名稱是“干部素質”,主要節(jié)點包括“干部素質”“素質模式”“思想建設”“干部制度”“制度改革”“干部監(jiān)督”;聚類#6的名稱為“執(zhí)政能力”,包括“執(zhí)政能力”“制度建設”“黨內監(jiān)督”節(jié)點,這些聚類對黨政干部的能力素質和管理制度進行了探討。
在黨政干部的能力素質方面,李瑞熙認為,黨政干部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政治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身體素質,干部應該具備的特殊素質包括創(chuàng)造性精神和全新的思維方式。[9]秦玉琴提出,提高干部政治素質應該將“講政治”落實到實際行動和具體工作中,黨政干部應通過自覺樹立大局意識、堅定政治信念、增強群眾觀念、自覺履行職責等途徑提升政治素質。[10]除以上素質之外,黃勇等人提出黨政干部應該具備信息素質,包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升黨政干部信息素質對于黨政干部的學習、工作、決策、執(zhí)政能力影響深遠。[11]周四選認為,黨政干部的道德素質建設是夯實黨政干部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應在學習中不斷涵養(yǎng)黨政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實踐中培養(yǎng)黨政干部良好的政德。[12]
在黨政干部的管理制度方面,蒯正明、羅國亮梳理了干部制度的發(fā)展歷程。[13]林學啟將黨管干部的管理模式發(fā)展劃分為從“一攬子”的干部管理模式到分部分級的干部管理模式再到分級分類的干部管理模式三個階段,體現了黨管干部原則下干部制度朝著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發(fā)展的基本趨勢。[14]夏紅對我國黨的干部制度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總結,內容包括干部監(jiān)督、民主制度、公示制度、干部退休、干部選拔、干部交流、干部考核等七個方面。[15]
在干部監(jiān)督研究方面,一部分研究針對黨內監(jiān)督機制,崔祿春、陳荻等人認為,鄧小平同志一直把對黨的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作為黨內監(jiān)督的重點。[16]江澤民同志提出黨內監(jiān)督中對中高級干部的監(jiān)督仍然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也強調應將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作為黨內監(jiān)督的重點,指出了黨內監(jiān)督機制建設的關鍵;另有研究總結黨內監(jiān)督制度經驗并認為黨內監(jiān)督機制應與法律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等監(jiān)督機制結合,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黨內監(jiān)督與黨外監(jiān)督相結合的多項互動監(jiān)督體系。[17]
相關研究通過對黨政干部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信息素質等素質水平內涵與提升路徑進行探討,體現出黨管人才原則建立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上,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研究黨政干部管理的制度機制,發(fā)現當前干部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制度設計、完善、改革的路徑,體現了黨管人才原則內涵中的“管宏觀”“管政策”理念。
三是人才工作。聚類#4的名稱是“人才工作”,包括“人才服務”“分配制度”“保障機制”節(jié)點,這一聚類對黨在人才工作中堅持的理念和人才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在人才工作的理念發(fā)展上,趙永賢認為,黨的十七大以來,人才工作逐步從“人事人才”向“人才人事”轉變,由“以事為主”向“以人為主”轉變,由“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更加突出了人才工作的主體地位、強化了服務人才的觀念。[18]在人才工作的實踐中,針對人才的吸引和凝聚問題,劉云夏提出,可以通過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直接聯(lián)系高層次人才的服務機制更好地服務人才、凝聚人才。[19]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加強,黨的人才工作也將重心逐漸轉移到服務人才中來,體現出黨管人才原則內涵中的“管服務”理念。
四是新時代。聚類#3的名稱為“新時代”,包括“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想”“新使命”“十九大”“黨法協(xié)同”節(jié)點;聚類#7的名稱為“習近平”,包括“制度治黨”“制度意識”“人才創(chuàng)新”節(jié)點,這些聚類主要研究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新時代黨管人才工作的宏觀布局與頂層設計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黨管人才工作要緊緊圍繞我國新發(fā)展階段、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格局布局。[20]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內在邏輯環(huán)節(jié)是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育才,人才工作的系統(tǒng)性工程由如何尋得到、招得來、用得好、留得住、育得出天下英才等系列問題構成。[2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黨管人才,針對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人才培養(yǎng)、引進、使用等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zhàn)略新舉措。不同學者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對新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提出了應用策略。在干部工作制度上,龔躍提出,新時代干部工作制度應發(fā)展為“黨法協(xié)同”的干部工作制度體系,以此推動依法治國、依規(guī)治黨的落實。[22]在選人用人機制上,王春璽認為,要健全干部考察機制、民主推薦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選拔機制和考評基礎上的獎懲機制。[23]在考核評價制度的設計上,胡洪彬認為,系統(tǒng)性設計應該從主體設計、指標設計和程序設計上予以完善,強化新時代黨政干部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24]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下,黨管人才原則對黨政干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新要求,王可園認為,為有效推進制度治黨,不僅要完善黨內法規(guī)制度,而且要增強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25]王婧認為,應通過精準設置教育目標、持續(xù)深化理論研究、積極營造教育氛圍等途徑不斷加強對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2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為人才工作政策、法規(guī)的完善及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方向和戰(zhàn)略指引。加快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推動人才發(fā)展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與支撐,體現了黨管人才原則中“管宏觀”“管政策”的內涵。
五是黨外干部。聚類#5的名稱為“黨外干部”,包括“黨的領導”“黨外干部”“多黨合作”“治理能力”節(jié)點,這一聚類表明在黨管人才原則下如何選拔、培育和使用黨外干部。在對黨外干部管理的原則上,武鴻麟認為,堅持和完善黨內外干部合作共事的根本前提是要相信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7]在黨外干部的培養(yǎng)和使用方面,汪清華、成曉萍等人認為,一是應堅持統(tǒng)戰(zhàn)部培養(yǎng)和民主黨派自我培養(yǎng)相結合,二是要建立健全黨外干部定期培訓、集中培訓、輪訓、交流制度,加強黨外干部培養(yǎng)以及黨與黨外干部的聯(lián)系。[28]在黨外干部的選拔方面,杜云輝、張獻會等人提出,一是要提高對選拔任用黨外干部重要意義的認識,二是在選拔標準上要同黨內干部一樣,堅持德才兼?zhèn)涞母刹繕藴屎腿稳宋ㄙt的干部路線,在選拔任用程序上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29]
管好黨外干部對于充分發(fā)揮黨外干部的作用、將黨外干部凝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征程中來、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是黨對人才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體現了黨管人才原則內涵中對“管協(xié)調”的貫徹與應用。
六是黨性。聚類#8的名稱為“黨性”,包括“道德定力”“黨性”“作風”節(jié)點,這一聚類包含的文獻論述了黨管人才原則下對黨員干部的基本素養(yǎng)要求,即要加強作風建設、加強黨性修養(yǎng),務實肯干、為民奉獻,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對于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性,夏春良認為,加強作風建設和黨性修養(yǎng)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生命力的重要法寶,只有堅持黨性,我們黨才能永葆青春、永葆本色、永葆生機與活力。[30]陳榮仲認為,是否具備堅強的黨性影響著領導干部能不能很好地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31]對于如何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張裔炯認為,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二是要增強宗旨觀念;三是要切實改進作風。[32]陳浙閩提出,領導干部要帶頭講黨性,帶頭加強思想理論武裝、帶頭改進作風、帶頭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33]鮑振東認為,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應該從講理想、講政治、講紀律、講學習、講正氣、講團結、講大局、講奉獻這八個方面下功夫、花力氣。[34]
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提高黨政干部素質和能力、加強黨政干部隊伍建設、保持黨組織先進性和生命力的要求,是黨管人才原則下對于黨政干部從嚴管理、更好為民服務的體現。
黨管人才的研究進路。我國黨管人才研究的階段性特征不僅是研究深入拓展的結果,也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才政策法規(guī)的頒布、人才體制機制的完善緊密相關。根據對922篇文獻的綜合分析,結合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關鍵詞突現詞表(見表3),可將我國1998~2022年黨管人才的研究進路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研究初期(2003年以前)。黨管人才研究領域的突現關鍵詞為“黨外干部”“干部素質”“干部制度”,研究集中在如何管好、團結和匯聚黨外干部、干部應具備的素質以及干部制度的建設與發(fā)展等方面。在黨外干部的管理方面,汪清華、成曉萍、杜云輝、張獻會等人對黨外干部的選拔標準、培養(yǎng)制度等進行了詳細論述,提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在選拔任用、培養(yǎng)開發(fā)、盤活使用上既要按照黨內干部的原則嚴格要求,又要考慮其特殊性。[35]在干部素質的研究方面,李瑞熙、秦玉琴、黃勇、周四選等人對黨政干部應該具備的政治素質、能力素質、身體素質、道德素質、信息素質等素質的具體內涵和相應培養(yǎng)路徑作出詳細闡述。[36]在干部制度的研究方面,蒯正明、林學啟、夏紅等人從宏觀角度出發(fā),對干部管理制度的發(fā)展階段、發(fā)展趨勢進行梳理,[37]盛明科、胡洪彬、王立新等人從微觀角度出發(fā),對人才選拔、考評、監(jiān)督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完善路徑進行研究。[38]
二是研究中期(2003~2013年)。2003~2013年是黨管人才領域研究的興起與豐富階段,這一階段的突現關鍵詞主要有“黨管人才”“人才資源”“執(zhí)政能力”“高校”“干部教育”。自2002年12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曾慶紅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黨管人才”原則以來,黨管人才領域的研究逐漸增多。田苗、徐國聯(lián)等人討論了黨管人才原則的內涵與意義,認為黨管人才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xié)調、管服務,重點是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huán)境、提供服務;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對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39]
21世紀以來,國際競爭愈發(fā)表現為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在此背景之下,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有效促進了學界對于人才資源的研究。2004年,國務院頒布《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強調重點推進“高素質教師和管理隊伍建設工程”建設,在此背景下,研究者將黨管人才中人才的范圍限定在高校,重點研究高校在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時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推動高校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高秀芬、鄭殷玨通過案例研究和實證分析得出,高校人才工作中存在著對“黨委統(tǒng)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人才工作格局認識模糊的問題,在體制機制上缺乏健全的人才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機制。[40]李相豸、李少蘭等人認為,高校黨管人才工作機制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實現人才工作的觀念創(chuàng)新,并搭建平臺制度,創(chuàng)新競爭擇優(yōu)的人才選拔機制、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培養(yǎng)機制和以實績?yōu)橹攸c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黨管人才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41]
三是現階段研究(2013~202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階段的突現關鍵詞為“習近平”“新時代”,對黨管人才的研究緊緊圍繞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背景下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展開。在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42]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43],這一原則是中國共產黨把握人才規(guī)律、遵循選才用才規(guī)律的體現。[44]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唐斌、劉海飛等人對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進行宏觀性和整體性研究,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主體地位、人才培養(yǎng)、人才引進等方面的重要論述。[45]許光對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價值內涵進行研究,認為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統(tǒng)領新時代人才事業(yè)發(fā)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理論指導和強大思想武器。[46]對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研究和討論,促進了理論研究的深化,發(fā)揮了理論在人才強國戰(zhàn)略實施與推進中的指導作用。
黨管人才的實踐向度
黨管人才原則的核心是黨領導人才工作,[47]在人才的吸引、選拔、培養(yǎng)、使用、評價、激勵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黨的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黨對人才的管理貫穿了人才工作的全部環(huán)節(ji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yōu)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48]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人才工作實踐向度的總結,是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對人才發(fā)展規(guī)律和人才工作認識不斷深化基礎上提出的未來人才工作的實踐要求。
誠心選才:不拘一格選人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總結確立了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和路線,包括“德才兼?zhèn)?rdquo;的干部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49]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德才兼?zhèn)?rdquo;的量才標準;在《論新階段》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任人唯賢”的用人路線,反對“任人唯親”,指示秘書但凡親友來訪,一律堅持“四不”原則,“凡是要求給安排工作的,一律謝絕……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50]。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人才道德修養(yǎng)。在選人標準上,毛澤東同志認為選拔人才的首要標準是“德”,同時人才還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在選人方式上,他強調要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不唯學歷,唯才是舉;既往不咎,唯才是用;破除舊歷,大膽革新。[51]毛澤東同志鼓勵有真才實學的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例如,他曾任用自學成才的蕭楚女為主編助理和教員,任用自學成才的田家英為秘書等。[52]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選人標準上,鄧小平同志認為,人才應兼?zhèn)淠芰εc社會主義道德標準,應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诉M班子。[53]在選人方式上,鄧小平同志認為要不拘一格選賢任能。[54]在人才來源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善于發(fā)現人才,指出人民群眾中“有能干的人,我們要積極地去發(fā)現,發(fā)現了就認真幫”。他不僅要求領導干部積極發(fā)現人才,而且以身作則,自己利用外出視察工作的機會到基層中去發(fā)現人才。[5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選人用人,強調“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56]。在干部標準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yè)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57],還要“突出政治標準”,賦予了干部選拔任用標準新的時代內涵。在人才來源上,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五湖四海”的原則,提出堅持干部工作“一盤棋”的思想,拓寬了選人用人的視野和渠道。[58]
真心愛才:營造重視人才、關愛人才的氛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干部的作用,強調善于使用干部,一是要會識別干部,二是要關心、愛護干部。他認為,愛護的辦法是要指導干部、提高干部、檢查干部工作、說服并且?guī)椭稿e誤的干部改正錯誤、照顧干部的困難,[59]此外,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不僅要關心、愛護黨內干部,也要關愛黨外干部。[60]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糾正輕視知識分子的社會氛圍,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高度重視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江澤民同志提出,要使用好人才就必須愛護好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作為素質最高、貢獻最大的優(yōu)秀分子,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必須愛惜、愛護他們。[6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多次強調對人才的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zhàn)略資源”[62];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63],將人才的地位提高到了戰(zhàn)略資源的高度。[64]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馬克思主義人才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必將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建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創(chuàng)造新的經驗、取得新的成就。[65]
悉心育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為民服務的優(yōu)秀人才,為黨和人民的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66]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陳獨秀同志認為應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共同合力來培養(yǎng)人才;李大釗同志不僅重視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作用,也重視在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實踐中對人的培養(yǎng)。[67]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教育觀、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并結合革命實踐對人才的客觀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實踐育人的觀念。[68]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知識青年要到實際斗爭中去,要與工農相結合,要建立干部參加生產勞動的制度,通過調查研究、接觸實際使他們更好成長。[69]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培養(yǎng)人才。例如,黨中央通過開設各種干部學校來培育新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對原有科技人員采取“全部包下來”和合理安排的政策,對高校布局進行了較大調整。[70]這一時期,黨中央先后出臺了關于干部管理的相關指示。例如,1953年11月,黨中央印發(fā)了《中共中央關于統(tǒng)一調配干部,團結、改造原有技術人員及大量培養(yǎng)、訓練干部的決定》;1953年12月,黨中央發(fā)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推動干部培訓制度不斷完善[71];1954年12月,黨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輪訓全黨高級、中級干部和調整黨校的計劃》,要求今后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全黨各方面的高、中級干部調入黨校進行輪訓。[72]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上,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在培養(yǎng)途徑上,鄧小平同志強調通過辦好教育、進行教育體制改革、辦好成人教育,鼓勵人們在實踐中自學成才的方式培養(yǎng)人才,并且完善了干部培訓制度,[73]為干部和人才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完備的制度保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了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zhàn)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74],明確了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的組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ǎng)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75]。
精心用才:盤活人才資源,激發(fā)人才活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對干部的使用,敢于重用青年人,把青年看作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除此之外,他還強調使用人才要用人所長,例如,他認識到劉伯承同志在軍事教育方面的才能,同意劉伯承同志改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進而培養(yǎng)了一大批新型軍事干部,推動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和正規(guī)化建設。[76]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積極推動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交流制度、能上能下制度、退休制度、考核制度和彈劾制度,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77]在人才的使用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大膽使用人才,使用中要發(fā)揮人才專長,調動人才積極性;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保守意識,唯賢是舉;[78]為人才解決實際問題與后顧之憂,更好發(fā)揮人才作用。[7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充分發(fā)揮人才長處、激發(fā)人才活力,不斷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人才在社會上的橫向和縱向流動以及在不同行業(yè)、地區(qū)間的流動;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健全職稱評價體系,科學化職稱評價標準;[80]加快構建人才自我監(jiān)督機制和外部監(jiān)督機制;[81]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82]
雅量容才:打造包容人才、尊重人才的環(huán)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始終強調只有尊重人才,才能發(fā)揮人才的積極性,才能把革命事業(yè)干成功。除了尊重人才,毛澤東同志還堅持包容人才,包容人才之長、包容人才之短。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四個尊重”重大方針。除了尊重人才,鄧小平同志還提出要破除求全責備的觀念,包容人才的缺點,放手用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環(huán)境好,則人才聚、事業(yè)興;環(huán)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yè)衰。”[83]為了更好發(fā)揮人才作用,要形成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圍和環(huán)境。包容人才要做到包容人才的多樣性、包容人才的不足、包容人才的失誤。[8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包容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85]只有營造尊重、包容人才的環(huán)境,對失敗者不求全責備,才能幫助人才樹立信心,更好地發(fā)揮人才作用。
聚智匯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重視對黨內黨外干部的匯聚,提出要把他們的積極性組織到抗日和建國的偉大事業(yè)中去。例如,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民主人士李鼎銘向中國共產黨提出組建邊區(qū)政府的“三三制”方案,不僅采納了他的意見,而且讓他出任邊區(qū)政府主席。[86]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團結農民、工人、革命知識分子、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各個階級的力量,建立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提升科技水平、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吸引大量海外學子并力邀留學人員回國效力,緩解了當時國內人才極度匱乏的局面。在錢學森回國受到阻撓之時,周恩來同志成功幫助錢學森回國,由于錢學森為國效力,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發(fā)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這體現出黨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87]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需要匯聚人才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鄧小平同志首先為知識分子正名,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并恢復高考制度,通過高考選拔匯聚優(yōu)秀青年人才,為經濟建設增加青年人才儲備。江澤民同志提出,只有善于聚才,才能不斷壯大我國的人才隊伍,提高人才質量,增強人才凝聚力。[8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召開外國專家座談會并發(fā)表講話指出:“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fā)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89]針對國內高端人才仍然稀缺的現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90],強調要重視人才的引進,通過吸引匯聚海內外人才推動黨和國家人才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基本結論與未來展望
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了人才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管人才原則,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在新時代人才工作實踐中,黨管人才這一原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研究了黨管人才領域1998~2022年CSSCI數據庫中收錄并篩選出的922篇文獻,根據分析得到的關鍵詞聚類圖譜以及關鍵詞突現詞表,可以發(fā)現,黨管人才的核心議題包括中國共產黨的人才思想、黨政干部的能力素質與管理制度、人才工作、新時代、黨外干部以及黨性等方面的內容。黨管人才的研究進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003年以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團結和匯聚黨外干部、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干部制度的建設與發(fā)展等方面;2003~2013年,研究主要集中在黨管人才內涵與意義的討論;2013~2022年,研究焦點轉向新時代背景下黨管人才這一原則在人才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發(fā)揮。
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不同時期,黨管人才原則經受住了歷史考驗和實踐檢驗。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誠心選才、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雅量容才、聚智匯才,做到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營造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氛圍,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盤活人才資源,激發(fā)人才活力,打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環(huán)境,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未來展望。目前,黨管人才研究領域仍有較大拓展空間,未來黨管人才研究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黨對人才工作全面領導的系統(tǒng)研究。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原則和要求,是新時代推進人才強國戰(zhàn)略最重要的頂層建構和制度安排之一,確保了人才選、用、育、留各方面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91]黨管人才的目的是更好地發(fā)揮人才引領發(fā)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保障總體國家高水平安全的戰(zhàn)略作用。只有培養(yǎng)好、團結住、匯聚起各領域各類別各層次人才,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發(fā)展。因此,應從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領、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科學理論指導并結合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等方面加強黨對人才工作全面領導的系統(tǒng)研究。
二是注重對新時代黨管人才主要對象的深入研究。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人才的內涵也在不斷發(fā)展,堅持黨管人才的前提是明確黨管人才的主要對象。在不同歷史時期,黨對人才均有著明確的分類和標準。[9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管人才的主要對象又有了新的構成,由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轉向戰(zhàn)略人才力量的培養(yǎng)、選拔和使用。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包括大師、戰(zhàn)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創(chuàng)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和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93]無論是戰(zhàn)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還是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和卓越工程師隊伍,“質”要達到強的層次,“量”要達到強的水平,才能形成新時代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基礎保障。因此,應注重對新時代黨管人才主要對象的定義、內涵、分類標準、如何培養(yǎng)、如何使用等問題的深入研究。
三是探索人才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研究。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制度要求。堅持黨管人才,應堅持黨管機制、管體制、管改革,改革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有針對性地解決人才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huán)境,為加快建設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服務。[9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應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zhàn)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領域持續(xù)發(fā)力,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更尊重人才、關愛人才、團結人才、激勵人才、匯聚人才。因此,應在如何更好激發(fā)激勵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完善人才評價體系等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深入探索研究。
四是注重對人才社會環(huán)境營造的研究。堅持黨管人才,應優(yōu)化黨的人才服務,關心愛護人才,為各類人才干事創(chuàng)業(yè)、實現價值提供良好服務。人才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體,而人才環(huán)境則是造就人才、吸納人才、充分發(fā)揮人才作用的基礎,努力營造識才、愛才、惜才、用才的寬松環(huán)境,為人才工作提供社會條件和生態(tài)氛圍。[95]沒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不僅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也難以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內生動力。因此,應在如何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huán)境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卓越研究項目“中國共產黨人才思想與人才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1-KYLX02-04;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聶云蕊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C. Chen,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2006, pp. 359-377;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二版)》,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頁;陳悅、陳超美、胡志剛、王賢文等:《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11~12頁。
[2]邱均平:《信息計量學(四)第四講 文獻信息離散分布規(guī)律——布拉德福定律》,《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4期。
[3][67]張立馳:《論陳獨秀、李大釗的人才思想》,《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4]游藝:《論毛澤東的人才思想》,《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秦慧杰、徐業(yè)濱:《略論毛澤東以人為本的人才觀》,《理論探討》,2004年第5期。
[5]伏紹宏、張義佼:《朱德人才思想探微》,《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年第5期。
[6]吳自華:《周恩來人才思想的時代價值》,《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年第6期。
[7]周肇光:《論鄧小平人才思想的現代化特征》,《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禹長海:《鄧小平的人才思想三題》,《理論學刊》,2001年第1期。
[8]唐斌、羅洪鐵:《習近平人才思想研究》,《探索》,2015年第3期。
[9]李瑞熙:《論提高黨政干部的素質》,《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
[10]秦玉琴:《講政治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理論與改革》,1999年第5期。
[11]黃勇、李業(yè)根、晏素汾:《黨政干部信息素質提升途徑研究》,《求實》,2012年第2期。
[12]周四選:《新時代黨政干部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中州學刊》,2019年第10期。
[13]蒯正明:《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干部制度建設的探索歷程與基本經驗》,《社會主義研究》,2011年第3期;羅國亮:《干部人事制度:新中國60年的演變與啟示》,《理論與現代化》,2009年第6期。
[14]林學啟:《黨管干部90年:模式演變與價值追求》,《理論學刊》,2011年第4期。
[15]夏紅:《試論黨的干部制度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16]崔祿春:《領導干部要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表率》,《黨建》,2017年第3期;陳荻、陳懷鵬:《對領導干部一定要嚴格監(jiān)督——學習鄧小平同志關于黨內監(jiān)督的思想》,《求是》,2000年第10期。
[17]董瑛:《中國共產黨黨內干部監(jiān)督制度建設經驗述論》,《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18]趙永賢:《將人事工作與人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求是》,2007年第24期。
[19]劉云夏:《把各類優(yōu)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中來》,《求是》,2005年第5期。
[20]孫銳:《新時代人才工作新在哪兒》,《人民論壇》,2021年第30期。
[21]邵士慶、牟世晶:《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內在邏輯環(huán)節(jié)簡析》,《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
[22]龔躍:《新時代黨法協(xié)同干部工作制度體系的法治建設》,《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23]王春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新要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選人用人新思想新理念》,《理論探討》,2018年第2期。
[24]胡洪彬:《新時代黨政干部考核評價制度的系統(tǒng)性設計》,《理論探索》,2018年第2期。
[25]王可園、齊衛(wèi)平:《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增強領導干部的制度意識——學習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的重要論述》,《黨的文獻》,2018年第3期。
[26]王婧:《全面從嚴治黨視閾下增強干部黨性教育的實效性研究》,《探索》,2018年第3期。
[27]武鴻麟:《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中共十五大精神,堅持和完善合作共事——參加中央社院第七期黨外領導干部專題研究班的學習體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28]汪清華:《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增強黨外干部工作活力》,《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9年第4期;成曉萍:《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培訓》,《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8年第8期。
[29]杜云輝、曹幸忠:《加大培養(yǎng)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力度》,《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9年第7期;張獻會、關憲章:《積極培養(yǎng)選拔黨外干部》,《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8年第1期。
[30]夏春良:《黨員領導干部如何踐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理論前沿》,2008年第13期。
[31]陳榮仲:《領導干部應做維護黨的團結的模范》,《理論與改革》,1998年第4期。
[32]張裔炯:《領導干部要以堅強黨性過硬本領優(yōu)良作風狠抓落實》,《求實》,2011年第5期。
[33]陳浙閩:《領導干部要帶頭講黨性》,《求是》,2013年第16期。
[34]鮑振東:《領導干部要帶頭講黨性——論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實踐》,《學習與探索》,2011年第4期。
[35]汪清華:《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增強黨外干部工作活力》,《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9年第4期;成曉萍:《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培訓》,《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8年第8期;杜云輝、曹幸忠:《加大培養(yǎng)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力度》,《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9年第7期;張獻會、關憲章:《積極培養(yǎng)選拔黨外干部》,《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8年第1期。
[36]李瑞熙:《論提高黨政干部的素質》,《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秦玉琴:《講政治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理論與改革》,1999年第5期;黃勇、李業(yè)根、晏素汾:《黨政干部信息素質提升途徑研究》,《求實》,2012年第2期;周四選:《新時代黨政干部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中州學刊》,2019年第10期。
[37]蒯正明:《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干部制度建設的探索歷程與基本經驗》,《社會主義研究》,2011年第3期;林學啟:《黨管干部90年:模式演變與價值追求》,《理論學刊》,2011年第4期;夏紅:《試論黨的干部制度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38]盛明科、趙龍:《適應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黨政干部政績考評體系重塑研究》,《社會科學家》,2011年第11期;胡洪彬:《新時代黨政干部考核評價制度的系統(tǒng)性設計》,《理論探索》,2018年第2期;王立新:《制度轉換:黨政干部選拔制度改革的根本性選擇》,《理論學刊》,2001年第5期。
[39]田苗、王立濤:《黨管人才從哪“管”起》,《人民論壇》,2019年第1期;徐國聯(lián):《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的實踐與思考》,《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06年第6期。
[40]高秀芬:《關于高校黨管人才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河北省高校為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鄭殷玨:《人才治理視域下高校黨管人才問題與路徑——基于Z省30所本科高校的實證分析》,《臺州學院學報》,2022年第4期。
[41]李相豸、邵長生:《對高校黨管人才工作機制的新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6期;李少蘭:《略論高校黨管人才的實現途徑及工作創(chuàng)新》,《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4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2年11月9日,第2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第2版。
[43]習近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zhàn)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24期。
[44][65][89]盧黎歌、李英豪、岳瀟:《習近平人才思想及其價值意蘊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45]唐斌、羅洪鐵:《習近平人才思想研究》,《探索》,2015年第3期;劉海飛:《習近平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黨的文獻》,2019年第1期。
[46]許光:《習近平新時代人才思想的科學體系與價值內涵》,《科學社會主義》,2018年第3期。
[47]徐明:《中國共產黨人才思想的理論來源、邏輯理路與當代啟示》,《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年第24期。
[4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8期。
[49][71]蒯正明:《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干部制度建設的探索歷程與基本經驗》,《社會主義研究》,2011年第3期。
[50]陳登才:《毛澤東的領導藝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171~172頁。
[51][69]游藝:《論毛澤東的人才思想》,《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52][76]徐明:《中國共產黨百年人才思想的理論進路與實踐向度》,《北京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
[5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頁。
[54][73]徐業(yè)濱:《鄧小平人才思想——提高黨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理論源泉》,《理論探討》,2005年第3期。
[55][79]羅洪鐵、王麗:《鄧小平人才思想研究》,《探索》,2014年第6期。
[5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43頁。
[57][62][74]《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第2版。
[58]何隆德:《習近平選人用人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與理論創(chuàng)新》,《理論視野》,2022年第7期。
[59][61][78][88]羅洪鐵:《三代領導人的領導人才思想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60]《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頁。
[63][75][9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64]王麗、羅洪鐵:《試析習近平關于新時代人才問題的重要論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第1期。
[66]范涌峰:《中國共產黨育人初心的百年演進》,《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年第4期。
[68]胡世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實踐育人觀淵源探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第6期。
[70]鄧亞秋:《試析毛澤東人才思想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標準》,《毛澤東思想研究》,2010年第1期。
[72]羅國亮:《干部人事制度:新中國60年的演變與啟示》,《理論與現代化》,2009年第6期。
[77]蘇燦:《試論鄧小平的用人理論與實踐》,《理論與改革》,1999年第1期。
[80][85]劉海飛:《習近平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黨的文獻》,2019年第1期。
[81]韓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黨建》,2022年第2期。
[82][84]張峰:《何以聚才用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人民論壇》,2018年第21期。
[8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61頁。
[86]秦慧杰、徐業(yè)濱:《略論毛澤東以人為本的人才觀》,《理論探討》,2004年第5期。
[87]呂春:《周恩來用美國戰(zhàn)俘交換錢學森》,《炎黃春秋》,2006年第4期。
[90]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當代黨員》,2018年第19期。
[91]韓升:《新時代人才引領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關鍵環(huán)節(jié)與實踐路向》,《深圳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
[92]徐明:《推動人才工作取得更大成就》,《光明日報》,2022年8月15日,第6版。
[94]徐明:《新時代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總體框架、時代內涵與實現路徑》,《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95]徐明、陳斯?jié)崳骸缎聲r代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邏輯、問題和實現路徑》,《中國人事科學》,2022年第5期。
The Core Issues, Research Approach, and Practical Dimensions
of the Party's Management of Talents
Xu Ming
Abstract: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it can be found that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the core issues of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include the talent ideolog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members and management system, talent work, the new era, non-Party members and Party spirit.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efore 2003, it mainly focused on how to unite and gather non-Party members, the qualities that members should have,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mbers system; from 2003 to 2013, 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from 2013 to 2022,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mainly studies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in talent work. The Party's principle of managing talents has withstood the practical test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formed six practical dimensions of sincere selection, sincere love, careful cultivation, careful use of talents, generous tolerance of talents, and gathering wisdom.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f talent work,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main object of the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explore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talents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alents.
Keywords: Party's management talents, core issues, research approach, practical 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