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社成員在巴黎亞洲文化節(jié)上表演民樂。
受訪者供圖
巴黎博覽會上,木瓜社展臺前觀眾駐足參觀。
受訪者供圖
嶄露頭角
中法文化交流木瓜社是一家正式注冊于2022年8月9日的法國公益社團,其名取自《詩經(jīng)》,旨在為促進中法文化交流盡一份力。
“愿更多人欣賞我們的文化。”這是木瓜社所有成員的心愿。木瓜社的興起正是源于這群中華文化愛好者的堅持。社團成立之前,木瓜社成員就曾在多種場合穿著漢服。在一家法國公司工作的尤娜就常在公司年會或者日常上班時穿著漢服,自信滿滿地向法國同事介紹漢服的魅力。“他們甚至難以相信這樣精美的服飾居然可以在網(wǎng)上購得,而且每個人都買得起。”尤娜興奮地說。在她影響下,她的法國同事們也開始嘗試購買并穿著適合日常上班的改良漢服,在公司內(nèi)部興起一股小小的“漢服熱”。
木瓜社成立后,活動中總有漢服、書法、茶藝、舞蹈和民樂等中華文化元素。木瓜社讓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更好地在海外傳承中華文化。
社團相繼成立了尚儀、尚藝、尚食和尚工4個文化小組,初具規(guī)模。木瓜社逐漸開始在“巴黎老佛爺春節(jié)漢服展覽”、“花朝月全球漢服賞花照征集”、巴黎博覽會等活動中嶄露頭角。
感受魅力
今年7月8日,木瓜社參加巴黎亞洲文化節(jié)開幕式,表演古典舞蹈《繁花》。舞蹈將優(yōu)雅舞姿與漢服韻味融合,演繹中華文化之美。此外,木瓜社還準(zhǔn)備了中國民樂演奏和傳統(tǒng)手工藝展臺,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
“為了在舞臺上完美展現(xiàn)《繁花》,我們反復(fù)排練。”木瓜社社長劉靜介紹。由于場地租賃費用較高,社團成員只能在國家圖書館平臺排練。酷暑難耐,舞者的堅持令人感動。
《歡沁》《青玉案》《赤焰之纓》是令觀眾耳目一新的中國民樂演奏。在海外,很多人演奏中國民樂時傾向于選擇傳統(tǒng)曲目,木瓜社成員則致力于編排一些更適合年輕人口味的中國流行樂曲,包括電視劇主題曲、游戲主題曲等。
“文化節(jié)上,有個法國女生一直在我們的國風(fēng)展臺玩魯班鎖。”劉靜回憶道,“展臺上的各式中國手工藝品、中國象棋和魯班鎖是現(xiàn)場的焦點。這些展品的互動性與參與性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增進了解
“身在海外,我們希望多展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法國民眾對中國多一些了解。”劉靜說,“我們愿成為文化使者,改變海外對中國的諸多刻板印象。”
木瓜社成員正努力以“漢服+舞蹈”和趣味小游戲等方式吸引更多關(guān)注。他們相信,“大家一定會慢慢發(fā)現(xiàn)中華文化的魅力”。
“文化節(jié)上,我們的展臺吸引了很多當(dāng)?shù)厝A裔孩子。”劉靜說,“家長也會與孩子談?wù)撍麄冃r候玩過的游戲,他們在展臺前找到了共鳴。這有助于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未來,希望木瓜社能夠一直運營下去,讓這里的華裔和當(dāng)?shù)厝藢χ腥A文化多一點了解、多一些熱愛。”劉靜說。
原標(biāo)題:
中法文化交流木瓜社
——“愿更多人欣賞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