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特別強調了制度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強制度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未來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03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關鍵時期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特別強調了制度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稕Q定》不僅強調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其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制度建設的方向和內容,即: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和完善統(tǒng)籌城鄉(xiāng)的民生保障制度、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堅持和完善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等。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是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全面的現代化。
制度建設: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
綜觀世界范圍內,現代化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是:大凡成功的現代化國家,多是在制度建設方面有比較好的實踐,制度的制定符合自身實際,制度的執(zhí)行力充分而有效,制度在執(zhí)行過程中體現了真正的普遍主義的原則;而那些失敗的國家,大多沒有能夠完成對國家和社會的制度化改造,在制度建設方面,或存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或存在制度供給過剩的問題,其根本問題是制度運行低效乃至無效,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特殊主義的傾向。正因為這樣,不少研究政治發(fā)展的學者通常都把制度化作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實踐而言,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實踐、改革創(chuàng)新,在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形成和發(fā)展了一套完備而有效的制度體系,如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中國制度的有效性最為明顯的表現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呈現出了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如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堅持德才兼?zhèn)洹⑦x賢任能,堅持黨指揮槍,堅持“一國兩制”,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tǒng)一,等等。正如《決定》所指出的:“這些顯著優(yōu)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應當說,對于這些已經建立起來并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顯著優(yōu)勢的制度,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要繼續(xù)把它們“堅持好、鞏固好”,并把它們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未來的根本保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適應性變革
一套成熟的、成功的制度體系,從來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和具體實際相結合,并能夠根據具體實際的發(fā)展變化而加以發(fā)展和完善的。或者說,制度的適應性變革是制度成熟、成功的標志?!稕Q定》對制度建設的強調,可以看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適應性變革。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9月就“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舉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fā),繼續(xù)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制度。要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可以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在這里,“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可以看作是制度的適應性變革,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證。
需要指出的是,只守住昨天成功的制度不放,是無法走向成功的未來的。在這個意義上,加強制度建設,不斷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當然,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制度建設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實和實施,即制度的執(zhí)行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要強化制度執(zhí)行力,加強制度執(zhí)行的監(jiān)督,切實把我國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因此,在我國強化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構建制度的層面上,不能只滿足于制度的文本形式和“制度上墻”,而更應該追求制度的執(zhí)行和制度執(zhí)行的成效。再多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的執(zhí)行,不能在執(zhí)行過程中真正體現制度的普遍主義,那么,也是無效的制度。而無效的制度,除了增加社會運行的成本,惡化社會的風氣,降低制度的權威之外,并不會為現代化社會建設帶來正向發(fā)展。因此,在我國強化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要避免制度建設和制度執(zhí)行的形式主義。
參考文獻
[1]《繼續(xù)沿著黨和人民開辟的正確道路前進 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日報》,2019年9月25日。
[2] 任仲平:《奮斗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人民日報》,2019年9月29日。
[3] 人民日報評論部:《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人民日報》,2019年10月28日。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責編:司文君(見習) / 臧雪文(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