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上繳國有資本收益是雙元財政發(fā)展演變的內在要求。實踐證明,在經濟轉軌時期,國有資本財政對于我國基本國情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國有資本財政為公共財政的建立與發(fā)揮提供了空間,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要繼續(xù)保持這種科學性和適應性,雙元財政模式必須隨著經濟轉型的進程而不斷發(fā)展和演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國有資本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勢必要求國有資本財政增加其“公共成分”,并最終融入公共財政,此時雙元財政模式也將完成其歷史使命,最終轉換為純粹的公共財政模式。而國有資本財政逐步增加其“公共成分”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在復式預算體系下,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公共預算間有計劃的預算資金調劑劃轉,逐步加大國有資本財政對于公共財政的財力支持。但目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guī)模較小,導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用于劃轉公共預算的財力資源十分有限,對公共財政支持不足。因此,為了增加國有資本財政“公共成分”,推動雙元財政向單一公共財政的發(fā)展演變,必然要求國有企業(yè)重視和顯著提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水平和規(guī)模。
國企上繳國有資本收益是完善復式預算體系、加強雙元預算調控的內在要求
發(fā)展市場經濟意味著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減少政府對于經濟的直接干預和調控,勢必要求公共財政直接安排的固定資產投資占社會總投資的比重下降。然而,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發(fā)展不完備,市場可有效調節(jié)的領域還有所欠缺,非國有市場主體的力量尚不夠壯大,僅靠市場有限的調節(jié)力量和非國有市場主體的投資能力,無法滿足平抑波動、優(yōu)化結構、促進經濟平穩(wěn)發(fā)展的實際需要。
在這種背景下,復式預算體系下公共預算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配合,是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的有機結合,符合我國經濟轉軌時期對于財政調控政策手段的需要。國有資本財政透過國有企業(yè)直接參與市場活動,對市場運行和經濟結構進行直接調節(jié),彌補市場發(fā)育不足造成的調節(jié)弱化,并在復式預算體系內,通過轉移支付充實公共預算收入,同時創(chuàng)造條件使公共預算支出專注于間接調節(jié)。
此外,根據宏觀經濟結構平衡及某一行業(yè)領域發(fā)展或退出的長期需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以使用的調控手段主要有兩種:利潤調節(jié)與投資調節(jié)。對于過?;蜷L期計劃退出的行業(yè),國有資本財政預算會增加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減少再投資或進行資產處置;對于短缺或長期計劃大力發(fā)展的行業(yè),國有資本財政預算會減少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或加大再投資力度。
簡言之,國有資本利潤上繳既是復式預算體系內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同時也是國有資本預算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合理水平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既有利于充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完善復式預算體系,同時也是加強雙元預算調控的內在要求。
綜合上述分析,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必要性是由國有資本財政的特殊性、必要性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需要決定的。因此,有必要將國企上繳國有資本收益的行為置于國有資本財政理論框架下,跳出企業(yè)利潤分配的理論界限,就其財政再分配的屬性進行深入研究,增強相關理論研究對于政策制定及政府工作實踐的指導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財政科學院)
【參考文獻】
①葉振鵬、張馨:《論財政的雙元結構模式》,《山東財政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②本刊記者:《雙元財政是公共財政的必要過渡階段——廈門大學張馨教授訪談錄》,《中國財政》,2002年第4期。
③王剛、樂曉棠:《公共財政與雙元財政》,《四川財政》,2003年第3期。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