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中不忘堅守。在社會信息化大潮中,封閉的文化形態(tài)既不可能、也沒有前途。文化的發(fā)展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做到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但是,在開放中決不能忘記本源、忘了堅守。在開放中堅守,關鍵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了這“四個自信”,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才能始終不忘初心。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對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堅守是一種全面的要求,要全方位向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看齊,不搞選擇,不講條件,不打折扣;是一種具體的要求,要落實到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種長期的要求,不管風吹雨打,精神品格都不能變,必須一輩子牢記、一輩子踐行、一輩子維護。
在自信中加強自覺。文化要深入人心,靠的不是行政的力量。僅僅依靠行政的力量,很容易出現(xiàn)“雨過地皮濕”的情況。文化要深入人心,關鍵是要服人,讓人們在內心真正認同、真正自信,從而形成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對黨內政治文化的自信,再將文化自信上升為文化自覺,從而不斷堅定信仰。只有在自信中自覺,樹立堅定信仰,黨員干部才能在戰(zhàn)爭年代做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在和平時期做到“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在自信中自覺通常要經歷一個反復的過程。比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但在一個時期里我們也曾一度背離了實事求是的要求??梢哉f,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當前,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自信和自覺。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是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遵循政治文化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在以文化人上出實招、求實效。組織部門應從自身職責職能出發(f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厚植育人、選人、管人的先進黨內政治文化。
用教育塑造黨內政治文化。教育是塑造黨內政治文化、實現(xiàn)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徑。要聚焦真懂真信,不斷創(chuàng)新黨內政治文化教育的載體、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斷增強黨內政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比如,可以強化儀式教育,不僅把面對黨旗宣誓作為入黨的第一步,也可以作為表彰獎勵、批評幫助、擔任黨內職務時的重要儀式。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通過文化市場引導社會資本,在文化供給側發(fā)力,催生有思想、叫得響的優(yōu)秀政治文化教育作品,建設用得上、有吸引力的政治文化教育陣地。重視黨內法規(guī)在政治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黨內法規(guī)教育和規(guī)范黨員干部的行為,以黨內法規(guī)傳承黨內政治文化、發(fā)展黨內政治文化。用好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同時加強管理、善于對話,防止黨內政治文化在新媒體上被削弱、被稀釋。
用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以文化人需要確立正確導向。選人用人導向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風向標”作用,有什么樣的選人用人導向就會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就會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文化。當前,在領導班子換屆的關鍵時期,更要以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正風氣、以好風氣引領政治文化建設。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價值觀,把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融入好干部標準,力求做到選一名干部立一面旗幟、樹一個標桿。要高度警惕、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guī)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嚴防“帶病提拔”,力阻沾染官場劣習的干部得到重用,防止出現(xiàn)干部選用上的逆淘汰。組織部門要大力弘揚公道正派的組工文化,把公道正派作為核心理念、核心要求,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使選出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
用嚴管純潔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實現(xiàn)以文化人,必須激濁揚清、扶正祛邪,不斷純潔黨內政治文化。這就要求堅持真管真嚴,堅決抵御和清除黨內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應緊抓問題不放,對于班子建設以及巡視、審計、專項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該提醒的提醒、該約談的約談、該問責的問責,通過緊抓、常抓抓出習慣,形成自覺管、從嚴治的政治文化建設氛圍。緊抓預防不放,經常性地與干部談心談話,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的真實情況,及時咬耳扯袖,讓黨員干部把成文的紀律、不成文的規(guī)矩記在腦中,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緊抓責任不放,盯住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分管領導監(jiān)督職責落實情況,讓管理者把責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責、盡責、負責,不斷推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作者趙 凡 單位:中央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