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等:《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視野》,楊紅偉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5-19頁。
②奧蘭多·費吉斯:《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lián)的私人生活》,毛俊杰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引言第1-13頁。
③季羨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第106頁。
④昆廷·斯金納:《馬基雅維里》,王銳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2、3、4章。
⑤瑪利亞·喬納蒂:《自我耗竭式演進:政黨—國家體制的模型與驗證》,李陳華、許敏蘭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第326-338頁。
⑥任劍濤:《公共的政治哲學》,第2章“公共、公共性與私人、私密性”,第4節(jié)“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均勢”,將由商務印書館2015年出版。
⑦弗蘭西斯·福山:《美國政治制度的衰敗》,宋陽旨譯,《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4年第9期。
⑧曼庫爾·奧爾森:《國家興衰探源——經(jīng)濟增長、滯脹與社會僵化》第3章“推論”,呂應中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7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