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少妇中文在线视频,丁香五月婷婷激情网,日本韩国黄色成人网站,亚洲综合99伊人四虎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中外思潮 > 正文

運用法治思維遏制歷史虛無主義

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遏制與批判,理應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上予以展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大歷史背景之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遏制歷史虛無主義,辨識力度將更大,說服面將更廣,更兼有正本清源的實質作用。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講求具體的制度設計,而不依賴抽象的理論說教。這就要求形成某種具體的法律效力,從而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提供載體或依托。筆者認為,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則可承擔此種具體載體或依托的角色。

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則,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簡稱,是指國家和社會生存發(fā)展所必須具有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其中的良俗或善良風俗,側重于道德觀念和道德風尚,其意義在于借助道德的法律化,要求民事主體所實施的民事行為不得與之相抵觸,以維系國家和社會生存發(fā)展所應具有的一般道德。在我國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中,雖然沒有明確地使用“公序良俗”的字樣,但民法學界普遍認為,《民法通則》《物權法》和《合同法》中所規(guī)定的“社會公德”和“社會經(jīng)濟秩序”等,就是我國民法對公序良俗原則的確立。

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應當予以反對,恰在其對黨、國家和民族歷史的“虛無”化傾向,這種“虛無”并不是對歷史事實的“虛無”,而是對社會公眾既有的歷史記憶的清除或解構,甚至是以其他歷史記憶進行置換。最為重要的是,社會公眾既有的共同的歷史記憶,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不僅僅只是一種內在于個體大腦中的記憶,更已經(jīng)演化為客觀存在的民族情感、社會情感和社會道德。故而,這種表面看來是對歷史的“虛無”,實際是對歷史記憶的“虛無”,是對民族情感、社會情感和道德的“虛無”。而這種“虛無”將致使國家和社會喪失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須具有的一般道德條件。因此,對社會公眾共同歷史記憶的“虛無”,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對善良風俗原則的違背。不難看出,將社會公眾共同的歷史記憶作為民法上的善良風俗對待,于法理暢通,于情理無阻。于是,民法上的善良風俗原則可以作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具體制度設計,或是其中的具體制度設計之一。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虛無主義   法治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