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村民自治的推行和深化,在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上的作用更加突出,給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實際的、深遠的影響。
處于民主創(chuàng)新之中的社會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新的民主機制如何同既有的國家制度、政治秩序建立起相容和互動的機制。因此,在基層民主創(chuàng)新中實現由管理到治理的轉變,也必須反映這一要求。
當前,我國農村管理體制、經濟利益和社會關系格局不斷調整并發(fā)生深刻變化。在新形勢下,如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沒有現成的經驗,只能摸索前行。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必須把代表制民主、協商民主與基層直接民主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
基層民主創(chuàng)新保障群眾當家作主
中國農村改革中的很多東西,最初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的,被總結凝練提升為政策、法律,之后用來指導全國農村改革。這體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方法,結合了個別指導與一般號召,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鶎用裰鲃?chuàng)新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完善了基層治理的相關制度,同樣也證明了有了群眾自治、基層直接民主、群眾監(jiān)督,農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由農民群眾直接當家作主辦理,基層民主政治就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要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實行村民自治。使基層組織具有把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的能力,采取民主的方法以及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jiān)督的辦法,為各類矛盾的化解提供基本的手段、途徑及有效的制度,這樣基層才能實現真正的穩(wěn)定。
多年實踐證明,村民自治也能產生生產力。這是因為隨著農民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的強化,農民的民主協商議事等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村民自治的推行和深化,在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上的作用更加突出,給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實際的、深遠的影響,調動了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把村民自治制度建設好了,就能促進黨和政府各項方針政策在廣大農村地區(qū)貫徹落實,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
實行村民自治,必須抓好村民參與。一是要依靠群眾作決策;二是要依靠群眾自覺實施。前者是“從群眾中來”,后者是“到群眾中去”。只要我們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作主人,勤于并善于做人民群眾的工作,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相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那么,我們不僅能夠堅持“從群眾中來”,制定出正確的決策方案,而且能夠順利地“到群眾中去”,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yōu)閮|萬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只要群眾當了家、作了主,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要抓好村民參與,還需建立村民自我約束制度及監(jiān)督制度。通過有效方式把群眾組織起來,讓基層群眾參與村務,選舉干部,監(jiān)督干部,同時要建立村民自我約束制度以及村民自治的組織和工作體系,實現監(jiān)督權在村務管理中的有效介入,確保監(jiān)督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只要做好群眾工作,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把廣大群眾發(fā)動和組織起來了,就會形成銅墻鐵壁,就會在與各種困難的斗爭中形成銳不可擋的力量。
群眾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把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重要的指導原則貫徹始終。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并準確把握廣大人民群眾對民主政治建設的訴求,努力使基層民主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充分反映民意,尤其要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民群眾民主參與的渠道,把越來越多的群眾組織吸引到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中來。
有的地方搞“被創(chuàng)新”,即不是群眾自己主動創(chuàng)新,而是上面要求的。過度的“被創(chuàng)新”不好,要注重發(fā)動群眾,形成多元參與、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機制。在基層民主創(chuàng)新中做好制度設計,同時要更好地發(fā)揮群眾參與治理的主體性作用。這方面,各地已經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